Pages

Wednesday, 29 February 2012

Prima & Secundo

名副其实摆满二手货的咖啡厅,到访过多间咖啡厅后,还是特别怀念这间。
乱里成章,乱反成了它的优点。
那厕所,更凸现主人家细心之处,对摆设很有想法。


我们第一次坐的位置,大伙儿好悠闲,好开心。

当地人超爱带有椰丝的甜品,而我却独爱杂豆类特别是右边的甜点,至今还是很怀念。


不齐的搭配, 让人常常在平凡里找到一些乐趣。

处处惊喜。。

主人连那厕所也用心装饰一番。


室内装饰虽然有些乱,但看得出主人家的用心,自成很个人的风格。


Tuesday, 28 February 2012

La Scala


La Scala in Christchurch

家家都泡得不错的Macchiato

基督城。震后城

那看似失落之城,落寞的背后,唤醒的却是沉睡的心。
在那冷冷的天气,让人那么触动,感觉心就是那么靠近。

旅行回来,好长一段时间后,我才着手整理旅行的日记。
好多事物,都需要照片来再度唤起我的回忆,那味道,食物和人物的记忆。
但有一个地方,让我一概往常的习惯,我放下相机,那也是记录里头最少照片的地点。而这个地方,却是我最想要先记录下来的 - 基督城各大城市地震区。
两年前,因为基督城的地震,打消我背包旅行的念头。
两年后,我还是来到了这个城市。致使没有想到,天灾的祸害,在两年后,还是不见得有太多盖善。
我先来到基督城市中心,在来之前,得知有一些商店暂用运输货柜开始营业,心想基督城应该已经恢复士气了吧。抵达中心,我们先到名宿登记,然后到处随意观光。 路过一个不太大的公园,于是我俩做下来,吃着仅有的午餐(那面包,干到啃不下去)。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对着我们微笑,我俩刚到,相机拍个不停。老人很开心和我们拍了几张,闲聊下他说道,“This is a lovely but sad city…” 我们刚到,完全体会不到那番话,嘻嘻哈哈的离开。
但我们来到红标记地震灾区,我们才渐渐明白那老人的那番话。好多游记记录下来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和我们最期待带有苏格兰风格的城市竟然有天壤之别。所有带有地震后的痕迹,我都不想记录在那手上的相机,那本来喧闹的城市,被当地人当成“死城 ”,没有人敢太接近这城市。
路上还有许多店铺,漂亮的住宅区,但那份安静有些可怕。我们静静地观察四周,不太多话也不太兴奋。我在想,在这还没地震之前的城市是怎样的,当地人又是如何的过日子,这曾经是南部主要城市已被遗弃,没有重建的计划,据说这块土地已被证实是地震核心,不值得耗用资金重建。我们到博物院参观当时地震的纪录片,还有地震后的一些见证者的口述,意犹未尽,但还是有少许落寞,那我们期待的城市已不复在。


我们无所事事的走过,基督城的住宅区领域没有郊外设计那般安心, 和一般城市一样,围墙高了些,除了一些比较华丽的,其他的花园也相较地小了些。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过分的安静。后来,我们在其他城市遇到一位在纽西兰流浪一段时间的背包客,才能联想到基督城那异常的宁静。她说基督城许多屋主在地震后已经搬离其它城市。在她身无分文没有投靠的那段日子,她曾经大胆地在一间被荒废许久的屋子,在没有水电而还能找到完整 床单,这样安然无恙的度过了一个月的流浪汉。这故事让我很震叹,一个人为了旅行而做出任何可能会伤害自身安全的事情,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有更好的安排,把自己的安危减至最低更为重要。
我们在市区在徘徊着Lyttelton 还是 Brighton,最后还是敌不过美食介绍而她了公车到了Lyttelton
我好喜欢那随山形一层一层叠着的屋子,那屋子的颜色自格一幅画。我们来到了才知道只有一条美食街,还以为来错了地方,那里只剩下几间还在营业的店铺。 经过我们八卦之后,才知道这城市是另一个在2010年基督城外另一个核心地震区。我们带着少许失望的心,到处逛逛。观察着已经关闭的餐馆,还有地震留下裂痕的建筑物 。这城市不大,但地震的祸害让这整个城市热闹不起来,我把相机收起来,不想在旅行有太多负面的记录,避免被地震影响那份纷纷欲试的心情。


那随山形一层一层叠着的屋子
也许,这曾经繁华的城市都被欲望给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也许,这样的城市更显现那份热心。
有人,害怕得远离城市。
也有人,纷纷地为这个城市尽一分力。
地震阴影,那经历过的有些轻描淡写,有些不想多谈。
震后,  无形的影响着在那土地幸存的每一颗生命,却把他们的心靠得更进了些。

运输货柜的设计,在地震区处处可见。。
29.02.2012

Monday, 27 February 2012

出发。告别过去

背包梦,远比其他儿时无法圆的梦来得容易。
终于要出发了。
仿佛,是我第一次出游,想到在一天内就可以踏在还没到过的国土就兴奋异常。
离别,原来可以那么愉悦(如果能常常保持这样的乐观就好)。
往往要离开的人,永远无法理解留下的人的心情。
我宁可是那个离开的人,因为被留下那不舍的心情需要耗用好久的时间才能淡化。而我的成长过程就是这样度过,毕竟我是家里排列最小,也因此喜欢在离别时刻闹生病,内心的抗拒远比我的脑袋来得明智。
我坐在椅子上,内心无名的忧愁突然涌上来,看着几米的一幅画,还有那淡淡道出时间流逝后的改变,让我想起还放不下的依恋。几米,总是那么细腻的表露人心的黑暗面,还有现实的无奈。
潇洒的离开,为现在画上句点,翻开人生新的一页。

再见了,我的过去(才三十岁,现在想起当时的心情好象老了五十年,哈哈)。



我们怀念过去,
是因为过去的时光里,
包容了很多我们已失去的東西,
有些一旦遗失,
就再也无从寻找,
过去的事回不去了,
但我们可以现在开始,
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



世上沒有不傷人心的感情,
或多或少,或大或小,
它都会在你的灵魂留下伤痕的,
以伤痕为代价换来感情的喜悦,
以感情的喜悦作为回报的伤痕,
这世界上,
没有能回去的感情,
就算真的回去了,
你也会发现,
一切已经面目全非,
唯一能回去的,
致使存于心底的记忆,
是的,
回不去了,
所以,
我们只能一直往前。


摘自
:幾米繪本《世界別為我擔心》
:網絡轉載

新西兰之咖啡恋

喝杯咖啡,在怎么坏的日子,心情自然好起来。

无糖咖啡,有时过于苦涩让人忘了那份芳香。

带有糖的,过多时就少了那份甜蜜的感动。
带点奶的,温和适中, 平淡却最不为腻。

苦一点时,来点甜点。

过多甜时,分享一些。

味道刚刚好时,生活刚刚好。
 

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品尝咖啡,那你一定会抗拒不了新西兰这个充满咖啡味道的国土。
只要花费不贵于NZ5,就可以享有浓郁又美味的咖啡。不管是街边或装饰独特的餐厅,价钱一律。
来这里喝starbucks实在是太对不起自己,因为每到一个地方你都可以找到自家不二店的咖啡厅。这样的咖啡厅或许没有城市般有规划,设计优美。 但就是喜欢那少了商业化,带有用心的味道等待你在不起眼的角落寻找。

每个角落总会有自己的故事,这样的咖啡更令人回味。

我钟爱的Latte来到这里后爱上Macchiato。
那适中带有浓郁咖啡豆香味的Macchiato,配上当地偏甜的甜点,刚刚好。

生活,能够刚刚好,就很好了。

基督城之家


在基督城这两家旅馆都是我们没做任何预订下临时找到的住处。
没有想像中肮脏,规划还好的室内,有完善的家具提供我们煮食。
只有食物稍微抱歉,说真的,真的,好难啃啊(这时特别想念妈妈的菜肴)。
突然明白何谓要让自己过的像人点,我想做背包客我一定不合格。


名副其实的"dry food",里面夹着的是hashbrown,没有任何浆料。。
妈呀。。

 
管理人对镜头挺敏感.

 

巧遇的Belgium couple请我们喝美酒,她们还邀请我们加入caravan 之旅。
可以花上半年以上时间旅行似乎是她们的生活习惯。
说真的,挺吸引人的邀请,
但恐怕那时的我们比加入男队还危险。
呵呵。。

基督城。目的地。

乘坐将进十一小时的飞机,我和表妹并没有一起坐,机厢挺满的,我坐在靠窗口的位置,如此幸运的中间的位置竟然空着。坐在最外端的女子 瘦小皮肤较黑,酷似在外国流浪很久。十一小时行程挺久,看到对方戴上耳机,也不想变成嗲嗲不休的 Obasan, 我倒头就睡,要不就看看书发发呆。
对于还没安排好的行程带着既来之着安之的心态,当我的心安定下来而表妹竟然开始担心起来(好歹,这句话是她对我说的定心丸)。我们抵达后要住宿在那里还没决定,我竟然相信表妹的话,退掉两个星期前定好在基督城的一间著名名宿。既来之着安之,这时的我,比较像玩火而忘了灭火,心情越来越高涨。而我比较好奇的是,事事都很小心的表妹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我和他,总是有着极端的心情,当一方不断的催促,另一方总是装潇洒。也好也好,否则或许没有一方的天真,也许两个人容易掉入担忧里。
抵达时,我俩到了  I-SITE,这听说纽西兰的旅游做得非常完善的一站式服务。出乎意料的,很多基督城的旅舍都满了。我们没有太多选择,只能住在机场不太远的民宿。 安排好了车程,站在外头等待面包车时,徐风飘来,我喜欢的冷风徐徐飘过我的脸孔,毫不真实。有这样的天气,已经能让我心情很好,而我将要这样过两个月的假期。
好不真实,但确实地发生着,我站在这个国土,等了很久才到达的国土。
等待是值得的,哈哈。

那十一小时的风景。。。


Sunday, 26 February 2012

新西兰蓝图游



如果旅行时间许可,新西兰不大,其实不怎么需要预先策划;
试一试放手,这种没规划的旅程可能会有更多惊喜。

交通工具和住宿,开始时实在有过多的困扰。
看似复杂的蓝图,在真实走过时才明白很多事情可以简化。
担心还有过多的安排,不如简单化解决。
让当下,天气和自己的身体状态来决定下一步吧。

既来之,者安之。

有多少人能真正获益实践在生活里。

我想要体验的需要一点时间。
两个月其实刚刚好。

既然是背包旅行,当然少不了hitch hide(其实对女生或一个人蛮危险的行为)。
在这谁也不了解你的国度,你会怎样呈现自己呢?

我喜欢处在没任何社会角色的自己,在陌生的国土何以如此自在呢?
我想,这时的我放下了很多;
不需要外在的太多装饰(比如名牌化妆);
没有外在衬托,金钱,社会规范的限制。

在陌生的街上,可以毫无顾虑的呈现真实的自己;
他人会以现在所扮演的“你”而反应。

这更能看到他人对你的直接看法。
喜欢还是讨厌,都毫无掩饰呈现。

普遍上的外国人,多少会有些肤色歧视,更何况是被认为很“穷”的背包客。

我们,会遇到不一样而带有人情味的人吗?
还是,会不断的遇到客套话一堆的外国人?
这样的期待着!

每个人的旅程起点终点或许相似,但遇到的人事物和种种体验都不一样,
这才显得体验的珍贵。

我们就这样hitch hide整个月,剩下的交通费都吃进了肚子。
之后,租了车环了南半岛。
闲来无事,坐了水上德士(water Taxi)到最北端的海岛。
就这样,Hitch Hide,长途巴士,火车,飞机,直升机,水上交通,
还有没来得及体验的Hot Balloon。。。

算了,人生有遗憾才有借口再来。 
北岛,这一趟,只能走马看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