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看似失落之城,落寞的背后,唤醒的却是沉睡的心。
在那冷冷的天气,让人那么触动,感觉心就是那么靠近。
旅行回来,好长一段时间后,我才着手整理旅行的日记。
好多事物,都需要照片来再度唤起我的回忆,那味道,食物和人物的记忆。
但有一个地方,让我一概往常的习惯,我放下相机,那也是记录里头最少照片的地点。而这个地方,却是我最想要先记录下来的 - 基督城各大城市地震区。
两年前,因为基督城的地震,打消我背包旅行的念头。
两年后,我还是来到了这个城市。致使没有想到,天灾的祸害,在两年后,还是不见得有太多盖善。
我先来到基督城市中心,在来之前,得知有一些商店暂用运输货柜开始营业,心想基督城应该已经恢复士气了吧。抵达中心,我们先到名宿登记,然后到处随意观光。 路过一个不太大的公园,于是我俩做下来,吃着仅有的午餐(那面包,干到啃不下去)。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对着我们微笑,我俩刚到,相机拍个不停。老人很开心和我们拍了几张,闲聊下他说道,“This is a lovely but sad city…” 我们刚到,完全体会不到那番话,嘻嘻哈哈的离开。
但我们来到红标记地震灾区,我们才渐渐明白那老人的那番话。好多游记记录下来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和我们最期待带有苏格兰风格的城市竟然有天壤之别。所有带有地震后的痕迹,我都不想记录在那手上的相机,那本来喧闹的城市,被当地人当成“死城 ”,没有人敢太接近这城市。
路上还有许多店铺,漂亮的住宅区,但那份安静有些可怕。我们静静地观察四周,不太多话也不太兴奋。我在想,在这还没地震之前的城市是怎样的,当地人又是如何的过日子,这曾经是南部主要城市已被遗弃,没有重建的计划,据说这块土地已被证实是地震核心,不值得耗用资金重建。我们到博物院参观当时地震的纪录片,还有地震后的一些见证者的口述,意犹未尽,但还是有少许落寞,那我们期待的城市已不复在。
我们无所事事的走过,基督城的住宅区领域没有郊外设计那般安心, 和一般城市一样,围墙高了些,除了一些比较华丽的,其他的花园也相较地小了些。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过分的安静。后来,我们在其他城市遇到一位在纽西兰流浪一段时间的背包客,才能联想到基督城那异常的宁静。她说基督城许多屋主在地震后已经搬离其它城市。在她身无分文没有投靠的那段日子,她曾经大胆地在一间被荒废许久的屋子,在没有水电而还能找到完整 床单,这样安然无恙的度过了一个月的流浪汉。这故事让我很震叹,一个人为了旅行而做出任何可能会伤害自身安全的事情,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有更好的安排,把自己的安危减至最低更为重要。
我们在市区在徘徊着Lyttelton 还是 Brighton,最后还是敌不过美食介绍而她了公车到了Lyttelton。
我好喜欢那随山形一层一层叠着的屋子,那屋子的颜色自格一幅画。我们来到了才知道只有一条美食街,还以为来错了地方,那里只剩下几间还在营业的店铺。 经过我们八卦之后,才知道这城市是另一个在2010年基督城外另一个核心地震区。我们带着少许失望的心,到处逛逛。观察着已经关闭的餐馆,还有地震留下裂痕的建筑物 。这城市不大,但地震的祸害让这整个城市热闹不起来,我把相机收起来,不想在旅行有太多负面的记录,避免被地震影响那份纷纷欲试的心情。
 |
那随山形一层一层叠着的屋子 |
也许,这曾经繁华的城市都被欲望给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也许,这样的城市更显现那份热心。
有人,害怕得远离城市。
也有人,纷纷地为这个城市尽一分力。
地震阴影,那经历过的有些轻描淡写,有些不想多谈。
震后, 无形的影响着在那土地幸存的每一颗生命,却把他们的心靠得更进了些。
 |
运输货柜的设计,在地震区处处可见。。 |
29.0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