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以为我是营养过剩,其实也可能营养不足。
不足的是,把垃圾食物堆进肚子。
当我都以为已经很节俭,其实也可能非常奢侈。
奢侈的是,我并没有好好锁定自己所要的,没好好规划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胡乱留下不太需要不太想要的。这样的性格,还有没有继续变成自然而然呢?
在过多了并不需要时还要留着,那是需要还是想要?
当我自认把过多的事物送出去,包括环保站以为一切已经给予,其实也可能为他人造成困扰。
困扰的是,我并不自知的为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工作。需要再把垃圾整理了再一次的丢掉。
当我自以为把习惯调整好就可以变得更好的人格,其实那也只不过是短暂的自我感觉良好。
短暂的改变无法让你真正的转变,除非你已经把改变这件事变成自然而然的式。
当我自认为很耐得住脾气,很少发脾气。其实对人产生某些不太愉快的想法而不说出来,也属于一种脾气。
当我自认为内心很良善,为他人多想一想多做一些,其实不对自己的想法理清而一味的讨好他人,那也不过是内心想要得到赞赏的虚荣心。
当我宣扬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以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对的方向,其实一味的认为只有一种生活方式,真的需要如此吗?
当我对哭诉他人的不足之处,那也显示我的不够大量之处。
当我想要低调的处理事情而不被看到,有没有回头想要某些人偷偷的发觉。
当我把面子书关掉,难道就会把我想要表达得部分给完全的删掉?难道我就没有想要被注意的部分转移到其他地方呢?
当我对他人的改变感到无法接受,我又是否能坚决当诱惑来时我是否能够连贪婪的念头都没有。难道”如果我可以。。。“ 这没在你的念头打主意?还是你比较在意的是如果你也贪婪了,他人如何看待你这个人。
当我自认为生活不需要太多,难道我的念头没曾和”买和不买“或”要还是不要“这两级举棋不定。一旦这些念头产生了,那贪婪想要和有没有拥有那样事物也没两样。
当别人拿时,我说啊”这人真贪“。这人有多贪,换成是你,你真的能一百巴仙不拿吗?连想都不去想。
当我说好要放下,我的话语难道比我的念头更诚实?
还是涣然没发现,我的念头才是我嘴巴的主人。主人诚恳与否,只有自己才能分辨。
当我说,好的真的点头说是。
这如此容易从口中说出的话语,可以道出我真正行为和行动的表达吗?
没人知道,也没人会去探讨你真正要什么想什么适合什么为人怎样。
也许自个儿也只在意自己可以从中得到什么,让事物某些人赋予他们所要的意义和名堂。
有时候,你赋予自己的概念甚至会欺骗真正的你。
那,你用什么来定义自己外在和内在的那份不协调感呢。
还是你已经对生活麻木不仁,涣然没察觉自己演着好人的角色。
你对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和真正呈现在他人的人格有多大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