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彼此的影子, 也许是互相学习最好的镜子。。。 |
Thursday, 6 December 2012
Wednesday, 7 November 2012
旅行的意义
人因梦想而伟大; 为他人梦想而梦想,却是最可悲的。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时常检讨自己对旅行赋予的意义。
时常检讨,因为不想活在他人的影子里,不想陷入做着不喜欢的事情还不自知。
以往的旅游,都做了一般的旅行模式。 拍一拍照片,吃一吃当地的美食,到过一些古迹。
一大班嘻嘻哈哈分享生活的一部分固然很好,但对长期旅行却一点也不好玩。
你会渐渐觉察到长途旅行对内心带来的冲刺和自己赋予事情意义的疑问。
你或许会到不同的旅游景点,感受不同的国度风情。
当你到了一个旅游景点,会觉察到一种很微妙的现象。
你会重复性的看着旅客在著名旅游景点,在逗留还不到十分钟内不断的拍照就快速离开。
你会因为重复的美境而逐渐失去了最初的感动。
你会发觉本来自认很响往的旅游景点到最后竟然不在最想念的回忆里。
你会发觉自己一点也没有自己想象中的有耐心,有爱心。
你会对陌生人逐渐失去了热情,发现自己一点也不友善。
你会发觉自己越来越不了解自己,很多和后来的喜欢都有很大的出入。
到最后,旅行留下的是什么?
是那些美景,美食?
是那些刺激带来的自由感?
还是长途旅心带来的厌倦感?甚至,会对自己的了解可能越来越迷糊。
曾读过一位背包客那么说过,旅行最珍贵的事,你会发现最让你忘怀的是与人之间的交流。
而我,一直到旅行结束才真正的感同身受。
旅行回来后,我已经忘了许多自己走过的景点,吃过的美食,还有许许多多第一次的尝试。
旅行,不能改变我很多东西。
真正改变我的,是那些可能感动我的心的点点滴滴,还有那能触碰内心的种种偶遇。
不是风景或事物能牵动我的心,而是这颗心在遇到某人某事某个地方而能让自己的心打开,而让自己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活着。
对我来说,能放下面具,坐回真正的自己,自在的打开心面对每一天,是旅行带给我做最珍贵的礼物。
Monday, 29 October 2012
背包。物件。
我爱旅行,但不喜欢透支仅有的钱在旅行里,至少在我的财务处理还不成熟时。
但,这样的信念,却被惯列的规则给打破了。
如此无理智的,我把仅有的储蓄给花个精光,没有以往的担心,反而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奇怪的,好多背包客,好像对金钱观念有相似的观念,只想拉长旅行的时间,一般物质要求不太高,赚钱也只为走更长远的路(每个人好像都是这样想,但目标目的地不一样)。对金钱都会有那样的不顾一切的化肥与旅行的蓝图。但千万别以为这样很酷,聪明些还有更好的方法去旅行。
投向未知,却如此踏实的。
像小孩子般,兴奋非常,毫无恐惧,毫无牵挂,毫无顾虑。
那么大的转变,到底发生什么事也不说了,回想该谢谢那快要承受不了的两个月让我很认真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生活到底为了什么,年纪还不到半辈子就如此厌世,我想我的心生病了。
我不喜欢自己,有太多的应分责任,却生活少了热情。
也不喜欢在家, 因为已经理不清那道界线是属于我真正的渴望。
没有了那颗对事情生活能简单的感动和感恩。
成功,永远和钱赚得多少如影随形。
关心,成了浪费时间的奢侈品,只有利益在先。
生活,总得到了生活轻松下来才可以做自家想做的事。
爱情,好像在我慢半拍的性格错过后才直痛苦挥之不去,自个儿花好长时间疗伤。
可悲的,我是这样生活了三十年,心灵被压得喘不过气。
决定旅行,在很少的准备时间,我就出发了。
我拥有了第一个相机。
喜欢拍照,却总有一颗声音总让自己觉得买贵重的东西当嗜好是不智的。而竟然被这无聊的念头给控制了将近十个年头,甚至在自己有能力购买时还举棋不定。
我又买了第一个装纳至十二公斤的背包客背包,以为长时间旅行可以比较方便。搞笑的是,旅途遇到的长年背包客,大半我遇到的都用提拉的旅行箱;只有那些徒步活自行车背包客才长时间用背包客背包。真是孤陋寡闻,以为很酷的背包让我好苦,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已经寸步难行。最难熬的,还是我的旧患背痛因为天气寒冷加剧身体的负担,每天在寒冷的早晨都需要用大约十五分钟慢慢移动已经僵化麻痹的手臂。以我不算瘦小的身材,背包提起时,还是会被背包反托一把。真是滑稽。东方女子,如果你和我一样没做什么功课,珍重!
以为自己的行李已经很轻便,我的旅伴比我还强,带的衣物超半可以中途丢掉,佩服。
除了一般衣物,我认为挺重要的是雨衣,而且要大码的雨衣,如果你提的是背包客背包。虽然,只用了一次,那么一次就够了。雨中漫步固然很浪漫,但带着大大的背包,加上都用十一号公车的我们,在寒冷的雨天,很容易着凉,医药费可不便宜哦。
我最喜欢的冷风,没有了风衣,一点也不浪漫,夜景美景都无法呆过十分钟。不管套上多少衣服,都好难受。风衣,寒衣,护肤膏,防晒膏,这些都是不可省的必需品,而且最好就是到了目的地才买当地的物品。不要像我一样,满手伤痕,血迹沾满手指侧边。
离家,只想看看自己长大了多少。在没有家人的呵护下,能够活得多好。
对自由的渴望,不管是甜的,还是苦的,我都愿意承受。
我只想,在旅途重新认识自己,找到另一个生命的可能性,找到适合自己生活的步伐。
20.02.2012
20.02.2012
Sunday, 28 October 2012
背包。旅伴。
背包。旅伴。
旅伴对我来说,占了旅行很重要部份。
没有伴侣,我的背包旅行绝对无法实现。
要我一个人旅行,就好像送给家人一颗无名炸弹。
一个人离家几天,我做过一次。想必也够了,不想这样折磨我的家人。在他们眼里,我只是个小孩,无法长大,无法好好的照顾自己,我也不想花时间去挑战这根深蒂固的观念。
对于旅伴的挑选,我没什么规则设定,我喜欢不一样的事情,喜欢看看自己和他人生活可以有多大的伸缩度,能有多少火花和冲击。对一个人的生活观念如何被环境生活塑造一直是我喜欢探讨的课题。
对于这一次,真的只能说顺流吧。我的生活圈子不大,也没什么朋友能拿长假;要不呢就是无法放下责任手边工作。像我这样闲来无事,没什么大志而计划出走要在一个月内就走,我只有交托给顺流,让顺流决定未来的方向。很顺利的,在很短的时间里我第一次出游的旅伴就答应了。
我的旅伴,也即是我的同年表妹。
考量了一些可能会引起日后不必要的冲突,我事先和她谈起金钱,旅行要点,食物住宿还有抗压抗脏的程度(背包,一定要省)。
但要和一个人生活一段时间,的确会有很多挑战,就连和家人也时常相处不好,跟何况和第一次出游的亲人(真希望是情人),而我乐于面对这一切。
说起我的表妹,处世待人都比我谨慎成熟多了。
也庆幸有她,让我的旅程即可安全处处被照顾,毕竟我比较傻劲,浑身只会向前冲不懂得社会的险恶。
我表妹典型天蝎座(我可是后来才知道),既低调又盖不住身上的光芒;
时时刻刻都很谨惕,不管是在处世或说话,但有时候脾气来了还是会忘了口快直说;
不喜欢一个人旅行但又有点孤僻;
聪明却不喜于表露;
沉默却内心有性格的很;
对生活很敏感,却时常把感性的部分藏起来;
人实际还是实际,但却逃不过爱情那感性的关口。
而我,恰恰相反。
对人对事,只靠感觉,只要觉得对了,就冲了;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和第一天认识的人可以闲聊四小时;
有时健谈,内心却没安全感,很多猜测;
老爱教人大道理,但自己却不到家;
喜欢人,喜欢动物,很喜欢感觉漂亮的事物,却没深入研究;
我俩,真的好像火星撞地球。
一个爱热闹,另一个不喜欢很陌生人交谈;
一个有话直说,另一个很难以捉摸,常常让人无法明白;
一个爱机器,另一个则在旁翻白眼;
一个爱拍生活照,只要自己在镜头美就好;另一个讨厌常规的拍法,只要拍到自己都很面碘爱搞怪;
一个爱动物,爱人,另一个爱安静品酒看天空星星;
一个爱历史地理,另一个只找有感觉的食物美景;
一个爱SHOPPING,另一个却躲在一旁睡着了;
一个爱走路,另一个想到走就怕;
一个爱花钱,另一个死命省钱;
一个爱厨房,另一个爱外食,说日子过得方便点;
还有很多很多的不一样。
人本来就不一样,能不能接受对方的不一样而达到双方对背包之旅的目标,真的不容易做到。毕竟,我们都喜欢控制,想要对方符合自己的想法而不选择尊重,只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不尝试了解。如果有他人加入,分歧会扩大。
好些时候,我们意见不和,沉默以对,互不认同而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好些时候,我们脾气来时让另一方无理由承受而不愿意负起权责(通常是我啦)。
好些时候,我们无法接受双方的不一样,而硬要对方接受自己的生活方式。
好些时候,对方一心好意,却因为不善于沟通而伤害对方。
幸好,我们在分歧时常在短时间里就修补好,但往往之后都会跟体谅,更了解双方的想法。
幸好,我们在分歧时常在短时间里就修补好,但往往之后都会跟体谅,更了解双方的想法。
但如果不是这些的一点一滴,我也无法看清自己那自大自私的部分,成长也许就没那么大了。
第一次的旅途,是愉快的。
回忆,好甜。
回忆,好甜。
我们都觉得能出走如此辛运。虽然已经大把年纪了,还做着背包客,学人流浪,却又做不起浪子,心还是很多牵挂。
真佩服那些能独自旅行而能如此洒脱的旅行人,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喜欢同行的旅程。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有人可以一起分享共难,一起走过喜怒哀乐,共同拥有同样回忆的生活旅途。
旅程中,像个懒人多过浪人。
我们都好爱咖啡厅,好爱美食美男美景美歌,但又不敢处处留情。
我们都好有规律,很讨厌无所事事的自己,但又时常沉溺在午觉中。
我们都有拍不完的照片,吃不完的食物零食。
我们都很没安全感,却一再的假装独立。
我们都太感性,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我们都有放不下的感情,假装日子过得还好,还好。
两个受伤的心灵,在一起时,原来可以有那么大的改变而感染对方。
我想,我们两个的共同点就是太活在家人的期许中而失去了自己。
回来,我知道,我们已经不能再是出发前的自己。
谢谢我的旅伴,陪我走过,献给自己三十岁最珍贵的回忆。
离开家,想要找回自己,找回失落的心灵。
蓝心眉的一个笑话, 如果你在没化妆曝晒下,满脸雀斑,头发脏乱不修边图而还有人走向前向你示爱的话,那就是真爱了。。。
呵呵,可惜没有。。
背包旅行。勇气。
。背包旅行。勇气。
说到旅行的勇气,始于那无名的坚持。
生长在传统观念的家庭里,我在非常乏味的家庭长大。
生活的重心一定要先把事业建立起来,做好能负责任赚取能自立为社会新鲜人物首要基本条件。至少,我是这样相信的。
生活的重心一定要先把事业建立起来,做好能负责任赚取能自立为社会新鲜人物首要基本条件。至少,我是这样相信的。
我的生活一般枯燥无聊,先把时间填满在自认对自己有帮助的活动。其余的,才能放在艺术或娱乐。这种观念,要怪都怪教育咯(想赖哈哈)。
习惯了二十多年都只为成绩却在社会是纸上谈兵,虽然好多内心明白这样的教育已淘汰很久了,但却没有勇气实践在生活里来。我还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责任而不是那所谓任性的梦想。
好多时候,我已经不懂得如何爱自己,梦想也变灰了。
而并没觉察到,没有追随内心的渴望,心灵很容易枯萎的。
这样,只会磨杀掉一个人的才华。
虽然只是个旅行,但那牵涉了工作,责任。
好多想要说走就走,我没资格拥有那份洒脱,因为我太在乎他人的想法。
就只有,乖乖的,把自己应该的,还有可能会被否认的一一安排好之后,我开始对家人和有牵涉到工作责任的上司坦白。
得到了家人和上司的认同往往超过与我所想的,我第一次那么感恩。
那份感恩,因为日子已经养成了太多的理所当然而被遗忘了。
梦小归小,在我的世界里,却意味着希望,意味着勇气的决定。
谢谢那让我能圆梦的朋友家人同事。
在提起这个决定时,那长不大的内在小孩,还是常常带着恐惧,害怕被否定,被拒绝的这样走过。既然已经到了可以为自己作决定的年龄,虽然我还是可以执意与我的短期旅行,不管他人怎么看待这件事。但我还是有自己的局限,我对周围的人的认同非常重视,我无法那么洒脱的放下辛苦建立的事业和剩下少有的零用钱不管三期二十一就走。
我挣扎了许久,才理清自己这个决定是出于自己想要做的。
下一步,坦诚之后所要面对的后果和责任,我一一做好心理准备,毕竟我已经三十了。
我内心不断的祈祷,让自己更有能力去承受任何结果,还有放手任顺流带领。
是时候,学习独立,还有为自己承担后果的时候了。
还有,如果梦想是为他人建立的,总有一天,你会需要勇气,花一些时间来沉淀沉淀。
背包梦
。旅行。梦想。
幼小时,心像天空般单纯快乐,做什么都觉得很好。
年少时,只想着将来如何成就,梦想如何实现。
大学时,对社会那份过分的自信,骄傲的认为梦想可以很靠近。
进入社会时,对事业感情还是那么单纯,对未来好多期许。
时间,就这样的转眼就过去了。
我的背包梦,很早萌芽,但不能如愿出走。
家人,感情,事业,有好长的一段时间都在失落的角落。
现实的考验,往往让人无法得以所愿。
何时开朗的自己,徘徊在忧郁的边缘。
成长的不适应,也没觉察到自己处在困窘无法前进。
自认样貌平平,身材欠佳,社会基础人脈不强,没有任何显着才华,没有丰厚的后山。
没有傲人的成绩,社会成绩也平平无奇。
好些时候,我已经看不见自己过去的勇气和对未来的可能。
意识到自己处在忧郁的危机,发觉无法再承受这样的生活。
到底要为了什么而活?
到底要过怎样的日子,到底喜欢或专长做些什么?
好可悲的三十岁,到了此刻还找不到生活真正要走的方向。
过去真的白活了,每天只绕着家人为中心点生活,竟然不认识常常陪伴的自己。
此刻,只想离开舒适的环境和圈子,去理清自己的想法,喜欢什么,对什么觉得快乐满足,只想在还没安定下来时拥抱那还没圆的梦。
我没什么出息,赚钱不多。
但对于我第一次花了那么一大笔钱去旅行,时常感到很忐忑。
害怕他人投来的恶言,还没来得及对家人好,就自个儿花钱去。
读过九把到对梦想的一番话,我才明白自己何以如此坚决这次出走的决定。
因为这笔钱,买的是我要圆的梦想,一个耽搁七年的背包旅行。
2012年2月27日,我开始了不太长也不太短的两个月假期,到了新西兰南部。
幼小时,心像天空般单纯快乐,做什么都觉得很好。
年少时,只想着将来如何成就,梦想如何实现。
大学时,对社会那份过分的自信,骄傲的认为梦想可以很靠近。
进入社会时,对事业感情还是那么单纯,对未来好多期许。
时间,就这样的转眼就过去了。
我的背包梦,很早萌芽,但不能如愿出走。
家人,感情,事业,有好长的一段时间都在失落的角落。
现实的考验,往往让人无法得以所愿。
何时开朗的自己,徘徊在忧郁的边缘。
成长的不适应,也没觉察到自己处在困窘无法前进。
自认样貌平平,身材欠佳,社会基础人脈不强,没有任何显着才华,没有丰厚的后山。
没有傲人的成绩,社会成绩也平平无奇。
好些时候,我已经看不见自己过去的勇气和对未来的可能。
意识到自己处在忧郁的危机,发觉无法再承受这样的生活。
到底要为了什么而活?
到底要过怎样的日子,到底喜欢或专长做些什么?
好可悲的三十岁,到了此刻还找不到生活真正要走的方向。
过去真的白活了,每天只绕着家人为中心点生活,竟然不认识常常陪伴的自己。
此刻,只想离开舒适的环境和圈子,去理清自己的想法,喜欢什么,对什么觉得快乐满足,只想在还没安定下来时拥抱那还没圆的梦。
我没什么出息,赚钱不多。
但对于我第一次花了那么一大笔钱去旅行,时常感到很忐忑。
害怕他人投来的恶言,还没来得及对家人好,就自个儿花钱去。
读过九把到对梦想的一番话,我才明白自己何以如此坚决这次出走的决定。
因为这笔钱,买的是我要圆的梦想,一个耽搁七年的背包旅行。
2012年2月27日,我开始了不太长也不太短的两个月假期,到了新西兰南部。
九把刀說:“人生偶爾要學習放棄夢想,但在放棄之前,必須取得放棄夢想的資格。那就是曾經努力過,因為努力可以接近夢想。”
Wednesday, 25 April 2012
Friday, 20 April 2012
妈妈San的寿司
![]() |
不能用语言沟通的友谊, 会是怎样的味道? |
这妈妈San大老远从日本来探望女儿,和多年不见的同学相伴游玩。
我这鸡婆跑到厨房看着她们制作寿司,
这萍水相逢在不能用同样语言沟通下,竟成为了朋友。
妈妈San把寿司直接塞进我们的嘴巴里,又拿了几个给我们当晚餐。
她们还有小小的画册,看到什么呢?
言承旭!
我们竟然因为N年前的日剧和台湾兴行的电视剧比手画脚了的这样渡过。
而女儿当然会少许英文,和我们后来才认识当了我们的翻译员。而她,为了这一趟驾了整整三个小时才到的Hopewell岛,临走前和我们说了母亲难得来而眼里掩饰不了不舍和疲惫。
不知怎么地,总觉得这女儿在新西兰过得不太好。
妈妈San准备食物的过程让我想起母亲所做的一切,那时候的感动,又再一次看到自己在家时的理所当然。
习惯了的幸福感,往往失去了感恩的味道。
突然,觉得自己在家实在做得太少了。

Kaikoura Seafood BBQ

说真的可能在马来西亚生活久了,对街边食物还是有特殊感情。
那露天放置的木质桌子,对我来说胜过高档餐厅里的空调舒适室内。
这也是那么多美食介绍,还让我们满意的一挡。
背包客有来的话,不要浪费时间和金钱。
这家让你在有限的荷包可以尝尽道地的海鲜,鲍鱼(还好),龙虾,河蚌或干贝类等等。
这也是我们尝了那么多街边挡口以来,不用煎炸方式来处理海鲜。
对海鲜喜欢原味的我,烘烤BBQ保留海鲜原味正好。
![]() |
难得,店主的孩子来迎接他回家。 |
![]() |
用龙虾命名的Kaikoura,这里怎么可以错过龙虾呢。 |
Thursday, 19 April 2012
奇遇
那双无辜的摸样,
眼睛眨也不眨一下,
和我们对望着,
就像这样。。。
眼睛眨也不眨一下,
和我们对望着,
就像这样。。。
![]() |
仿佛它听到我们的期盼, 这真是奇妙的旅程。。 |
![]() |
当我们还在期许它近距离接近我们时, 它竟然在我们毫无准备下,离我们近几步距离跳上来。 |
海边的葡萄园餐厅

说实在的,真的忘了这家餐厅,这从Picton距离Kaikoura不到三十分钟路程途唯一的大型餐厅。
这坐落在海边的餐厅,靠海还是远了些。
能让你感受到还是比较像置身于葡萄园里。
来Kaikoura,不吃海鲜似乎和自己过不去。
基于龙虾很贵,我们推而其次叫了河蚝汤,还不错(几时我们变成饮食团)。
![]() |
风景优美沿着海岸的葡萄园餐厅 |
![]() |
我的旅伴尝试栽葡萄。。 |
小海豹家园
那不怎么起眼的海豹,一溜进水里,瞬间随波溜走。
我看着他们离去,渴望再探访他们的家园,和它们再次相见。
记忆中的海豹,常常停留在纪录片里头,不是慵懒的躺在石头上,就是溜进水里玩乐。
一动一静,那两极生活方式常常让我想象也会有那么一天,它们或许也会在陆地时,突然变得活跃起来时,在旁的人们会怎样反应。
在新西兰南部只要是沿海一带都很容易看到海豹。因此,很多人对海豹没什么期待。
天气很阴,为我们要离去的心情更添加那不舍的灰色心情。
我们沿着海拔高速公路准备从Kaikoura回到南部坐落最北端的 Picton,打算在南部之旅画下句点。路过Ohau之前停留过的海豹窝,我心里其实很渴望多看海豹几眼但没停下来。弯角处,我们看到好多车停留在一个关口处,这在新西兰人口疏密的国家只有在旅游景点才会有的人潮。
好奇之下,问一问了一位老人家。老人见我们这两个东方女生,兴致勃勃坚持要我们去看一看海豹。我表妹实在很非常不情愿走大约十分钟的路程才能抵达的海豹窝。但我心里其实乐极了。而表妹还是很无奈的陪我疯一次(她可是常常让我)。
这条途径很好走,外国人的十分钟路程往往和我们东方人有很大的差异。我心里这样想着,这时的一小群小海豹,打消了我想回头的念头。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我来到了一个不太大瀑布。这瀑布“充满”着小海豹,至少有五十只以上的新生儿,心奋的在水里游,无怯人群。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我来到了一个不太大瀑布。这瀑布“充满”着小海豹,至少有五十只以上的新生儿,心奋的在水里游,无怯人群。
一位摄影师,坐在我的前方。静静的,很轻很轻地坐在那里。
一只小海豹,爬到他的手上,填着他的手,久久没有离去。
这一幕,不知怎么的,我好感动。
我坐在他的后方的一块石头上,旁边还有一班当地人和背包客。
这时入冬了,在瀑布地下更为凉快。
也许在光线不强导致相机失灵,对无法专注的我是份恩宠。
我的时间,都和海豹同乐。
没有太多人潮的吵杂声,只听到声声不断的笑声,还有那瀑布流下的交响曲。
这时候人们的表情,不管是老少,却一样的笑容,特别灿烂。
那只有和孩童玩乐时毫无牵挂的笑容。
快乐,原来那么简单。
和万物连接,无法用言语替代触动心的部分。
![]() |
在Ohau弯角处的小瀑布竟然是年年都会有上百只海豹的家园。 |
![]() |
瀑布下的小海豹家园,调皮的玩乐着。 |
Wednesday, 18 April 2012
Muchison Cafe
这坐落在不起眼途中停下的Muchison小镇,没来得及尝一下他们的Muffin。
点了不知明的派,而碰巧东方面孔的招待员特别让人记忆深刻。
那馅带有少许Mayonnaisse的碎肉脆皮派。
好久之后,还是很怀念。
这让人回胃而没人推荐的小品。
喜欢遇到这样的小惊喜。
Raetihi Lodge
![]() |
坐落在 BBH Hopewell岛的另一端, 有一些比较商业化的旅馆价格自然也高咯。 |
![]() |
这里,好适合举行小型婚礼。。 |


又一个悠闲下午,没有俊男美女;
只有这只,那招待员驱走又回头的不素之客。。。
Labels:
咖啡恋
Monday, 16 April 2012
Boat Shed Cafe
Nelson这艺术和海滩之旅游胜地一直是我向往且想要逗留长一点的地点。
不知怎么的,对这城市的期许,却到最后改变主意。
我们不喜欢太多人的城市,只逗留了一晚,由于时间紧凑只能走马看花。
Tasman Bay去不成也就算了,竟被表妹游推说怎样也要有的一次正统晚餐。
坐落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上,在那里享用美食美酒怎样?
就这样被旅游书的游说,我们竟然上了贼船。
也不全然对啦,我们可是开开心心的享用,直到负钱时才知道百乌龙。
因为看错价格而吃了顿让我碎碎念了很久的一餐。
只想说,Nelson廉价美食大把在,一晚要花上四百马币以上的晚餐,吃得我牙好疼,疼到心里去。。。
![]() |
瓶子里的 Nelson Bay |
Nelson这艺术和海滩之旅游胜地一直是我向往且想要逗留长一点的地点。
不知怎么的,对这城市的期许,却到最后改变主意。
我们不喜欢太多人的城市,只逗留了一晚,由于时间紧凑只能走马看花。
Tasman Bay去不成也就算了,竟被表妹游推说怎样也要有的一次正统晚餐。
坐落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上,在那里享用美食美酒怎样?
就这样被旅游书的游说,我们竟然上了贼船。
也不全然对啦,我们可是开开心心的享用,直到负钱时才知道百乌龙。
因为看错价格而吃了顿让我碎碎念了很久的一餐。
只想说,Nelson廉价美食大把在,一晚要花上四百马币以上的晚餐,吃得我牙好疼,疼到心里去。。。
![]() |
Boat Shed Cafe |
![]() |
值得票价的,是那风景。 |
![]() |
这野菜西式煮法,似乎不怎么适合表妹。 |
![]() |
甜品味道接近Instant的话,会能有多少评价呢? |
Sunday, 15 April 2012
Saturday, 14 April 2012
Rich with Soul
照片里的石头,放置在沿路的一家建立在小山玻的背包旅舍, 而我多次路过才发现。
没什么特别,心想应该是主人拿来装饰家园用而已,石头还真的像颗心呢。
随口一问,才知道这些石头女主人之前家中的狗狗逝世后,常常自个儿到沿海一带找类似心型的石头放置在狗狗埋葬的地方。
事后,不同backpackers在偶然问起这而得知背后故事后,都会无意的做着同样的动作,在家园沿路途中放置了心型的石头。
主人很大方的说如果要的话可以拿走石头当做纪念,他说有人在之后有一天那被带走的部分也会被某人补上失去的部分。
说一说刚到这家旅舍时,发现还要再走十分钟路程才能抵达旅舍,本想转头就走,逃之夭夭。
无奈在问路竟然让我们碰上了主人家。只好硬着头皮的入住已经致电下定的旅馆。
来过这旅馆的人,奇怪的都带着心伤痕累累,这家主人,拥有得很少,但就有让人第一次见面都会有家的安全感,一颗对任何人都真诚毫无怀疑的心(至少我不能这样对待陌生人)。
和一般的客套招呼方式不一样,主人家花大部分的时间和我们谈天,仿佛我们是远道来的友人(游人)。
屋子,是他和家人友人合力建造,用最少的金钱拥有自己的梦想家园,而迎面可以看到一片海洋,还有海平线,看日落日出真美。
整间家的电力透过山水发电,非常环保。
主人家说,他拥有的不多,但很愿意让人分享这间美丽的屋子。
而狗狗,既是他的家庭一分子,如果嫌有味道,那很抱歉只能另找适合自己落脚的休息场所。
当我们离开这间家时,本来已近累垮的心,载着满满的感动,好像也变得比较有人情味了,也开始比较能互相关心体谅旅伴。
感恩因为走错路和旅伴小争吵而不在计划下的意外遇见。
感恩主人家的那几番话,让我对现今拜金社会无所适从暂别工作时,能遇到拥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见证那自在的活着不被外在牵引。
这让我更勇敢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步伐。
“It doesn't matter how rich you have in your life, most importantly rich with soul..."
“It is possible to get something you want in your life, as long as you believe strong enough..."
我相信,爱是可以感染的。
我相信,看不见的身体智慧更胜于脑袋逻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对方的真诚度,只是我们都被生活蒙蔽了这份天分。被现实僵化了细腻的心灵。
一个富人,能够慷慨很可贵。
一位不富贵的人,能有如此大的分享意愿还有慷慨的心胸,不多不多。
这个秘密家园,胜过路途的美景美食。
![]() |
沿路的心形石头 |
照片里的石头,放置在沿路的一家建立在小山玻的背包旅舍, 而我多次路过才发现。
没什么特别,心想应该是主人拿来装饰家园用而已,石头还真的像颗心呢。
随口一问,才知道这些石头女主人之前家中的狗狗逝世后,常常自个儿到沿海一带找类似心型的石头放置在狗狗埋葬的地方。
事后,不同backpackers在偶然问起这而得知背后故事后,都会无意的做着同样的动作,在家园沿路途中放置了心型的石头。
主人很大方的说如果要的话可以拿走石头当做纪念,他说有人在之后有一天那被带走的部分也会被某人补上失去的部分。
说一说刚到这家旅舍时,发现还要再走十分钟路程才能抵达旅舍,本想转头就走,逃之夭夭。
无奈在问路竟然让我们碰上了主人家。只好硬着头皮的入住已经致电下定的旅馆。
来过这旅馆的人,奇怪的都带着心伤痕累累,这家主人,拥有得很少,但就有让人第一次见面都会有家的安全感,一颗对任何人都真诚毫无怀疑的心(至少我不能这样对待陌生人)。
和一般的客套招呼方式不一样,主人家花大部分的时间和我们谈天,仿佛我们是远道来的友人(游人)。
屋子,是他和家人友人合力建造,用最少的金钱拥有自己的梦想家园,而迎面可以看到一片海洋,还有海平线,看日落日出真美。
整间家的电力透过山水发电,非常环保。
主人家说,他拥有的不多,但很愿意让人分享这间美丽的屋子。
而狗狗,既是他的家庭一分子,如果嫌有味道,那很抱歉只能另找适合自己落脚的休息场所。
当我们离开这间家时,本来已近累垮的心,载着满满的感动,好像也变得比较有人情味了,也开始比较能互相关心体谅旅伴。
感恩因为走错路和旅伴小争吵而不在计划下的意外遇见。
感恩主人家的那几番话,让我对现今拜金社会无所适从暂别工作时,能遇到拥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见证那自在的活着不被外在牵引。
这让我更勇敢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步伐。
“It doesn't matter how rich you have in your life, most importantly rich with soul..."
“It is possible to get something you want in your life, as long as you believe strong enough..."
我相信,爱是可以感染的。
我相信,看不见的身体智慧更胜于脑袋逻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对方的真诚度,只是我们都被生活蒙蔽了这份天分。被现实僵化了细腻的心灵。
一个富人,能够慷慨很可贵。
一位不富贵的人,能有如此大的分享意愿还有慷慨的心胸,不多不多。
这个秘密家园,胜过路途的美景美食。
![]() | ||
坐落山玻的秘密家园,一望无际的海洋
|
另一个角度
重复性的生活模式,让我们漠视僵化了的生活方式。
吃着同样的味道, 对着同样的人,生活都只专注自己赋予意义的人事物。
大多数,我们都害怕面对不一样, 而尝试过着和他人一样的生活。
却迟迟不勇于探索,时常很计较着利益还有时间上的投资回筹。
直到我们被逼着改变,被外在敲了敲失了灵魂的身体。
旅行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对很多事情逐渐麻木。
这所谓的 travel dilema, 那怀疑的声音如影随形。
旅行逐渐沦落成规律的生活,好可怕。
我们还是不断的品尝美食,入住不一样的民宿,去不一样的著名景点;
对着相机,开始失去那份热情。
对着陌生人,开始害怕那一堆客套话。
对着美食,变得淡淡无味。
对着美景,竟然无趣的窝在车厢里倒头大睡。
最难过的,竟然对著名的旅景提不起劲。
看着自己也重复性的做着我常带有偏见的旅行行程,
我开始变成旁观者,看着人来人往好忙碌,
唯独我们这些无聊打发时间的浪人。
一群一群人,在著名旅景,呆不超过十分钟,拍了拍不算丑的照片。
上了车,又往下一个目地的前进。
越多人的地方,我越厌倦,特别是喧闹的城市,还有旅游书不断美名的景点。
好害怕那行程满满的旅行,这种贪婪的旅行方式,就像吃自助餐物,咽下太多不太精致的食,看似华丽却不适合消化。
而很多人往往生怕错过了,不够回本。
可能他人的体力比我好,似乎对行程满满超值的配套乐此不疲。
回到家,景色或周围发生的任何事,似乎比不上留下回忆的照片。
对于旅行过度包装,相较于自身的体验,带有疲惫的成分比较多。
旅行也像工作般,那么忙碌;停了工作,回到工作岗位更累。
身体感觉特别累。
也许我们都太用力生活,太用力规划生活时间。
我们在旅行中途暂时停一停,转换成生活的旅人。
生活脚步慢下来,没太多计划,多数时间随意走走。
随心逗留,那感觉很好。
当你选择相信让生命随波而流时,往往会有更多惊喜。
我们在无计划下到Kaikoura,皆因我们买的两本旅游书没大力推荐。
路过的海豹窝,比我花了钱的鲸鱼探索更回味。
实在莫不着自己思绪。。。
我连带的两本书都来不及看完。
但这本书,我漏夜看完。
这位作家,花了大半时间都在研究鲸鱼生态,对坐落在Kaikoura的每一只鲸鱼倒背入流。
鲸鱼对我来说,很神秘。
旅程中爱上了野生动物也是我预料之外。
而这书解答了我何以如此厌倦典型似的旅行。
何以,我突然不爱拍照。
好多事情,没有触动那分感动。留下的,只是形式的外壳。
原来也没有什么意义。
作者Barbara Todd着书“Whales & Dolphins"中道出令人深思的部分,
"The firmed images are not necessarily bad, but they tend to be only a superficial portrayal. And the field guides may be useful but are a bit of name tag on a person's chest - they give us the facts but little of the soul. The next time you visit nature, try to immerce yourself into your surroundings before placing the black box in front of your vision. Spend more time watching, listening, smelling, and, if appropriate, touching. Feel the rough texture of the tree's bark; close your eyes and listen to the whale's blow, visualizing the cloud of white mist which emerges with each breath; watch the birds gliding effortlessly on the wind's currents; enjo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reatures you are observing as you try to capture it on firm. if you take the time to "Feel" what you are seeing, the images you view later will be more than her an a piece of printed paper or a picture on a screen. your memories will be richer and so too will your life."
是否我们可以安静下来,探索它们家园的同时,唤醒那已经失去本能的感觉,用心看,用心感受,听一听人类之外的声音呢。
吃着同样的味道, 对着同样的人,生活都只专注自己赋予意义的人事物。
大多数,我们都害怕面对不一样, 而尝试过着和他人一样的生活。
却迟迟不勇于探索,时常很计较着利益还有时间上的投资回筹。
直到我们被逼着改变,被外在敲了敲失了灵魂的身体。
旅行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对很多事情逐渐麻木。
这所谓的 travel dilema, 那怀疑的声音如影随形。
旅行逐渐沦落成规律的生活,好可怕。
我们还是不断的品尝美食,入住不一样的民宿,去不一样的著名景点;
对着相机,开始失去那份热情。
对着陌生人,开始害怕那一堆客套话。
对着美食,变得淡淡无味。
对着美景,竟然无趣的窝在车厢里倒头大睡。
最难过的,竟然对著名的旅景提不起劲。
看着自己也重复性的做着我常带有偏见的旅行行程,
我开始变成旁观者,看着人来人往好忙碌,
唯独我们这些无聊打发时间的浪人。
一群一群人,在著名旅景,呆不超过十分钟,拍了拍不算丑的照片。
上了车,又往下一个目地的前进。
越多人的地方,我越厌倦,特别是喧闹的城市,还有旅游书不断美名的景点。
好害怕那行程满满的旅行,这种贪婪的旅行方式,就像吃自助餐物,咽下太多不太精致的食,看似华丽却不适合消化。
而很多人往往生怕错过了,不够回本。
可能他人的体力比我好,似乎对行程满满超值的配套乐此不疲。
回到家,景色或周围发生的任何事,似乎比不上留下回忆的照片。
对于旅行过度包装,相较于自身的体验,带有疲惫的成分比较多。
旅行也像工作般,那么忙碌;停了工作,回到工作岗位更累。
身体感觉特别累。
也许我们都太用力生活,太用力规划生活时间。
我们在旅行中途暂时停一停,转换成生活的旅人。
生活脚步慢下来,没太多计划,多数时间随意走走。
随心逗留,那感觉很好。
当你选择相信让生命随波而流时,往往会有更多惊喜。
我们在无计划下到Kaikoura,皆因我们买的两本旅游书没大力推荐。
路过的海豹窝,比我花了钱的鲸鱼探索更回味。
实在莫不着自己思绪。。。
我连带的两本书都来不及看完。
但这本书,我漏夜看完。
这位作家,花了大半时间都在研究鲸鱼生态,对坐落在Kaikoura的每一只鲸鱼倒背入流。
鲸鱼对我来说,很神秘。
旅程中爱上了野生动物也是我预料之外。
而这书解答了我何以如此厌倦典型似的旅行。
何以,我突然不爱拍照。
好多事情,没有触动那分感动。留下的,只是形式的外壳。
原来也没有什么意义。
作者Barbara Todd着书“Whales & Dolphins"中道出令人深思的部分,
"The firmed images are not necessarily bad, but they tend to be only a superficial portrayal. And the field guides may be useful but are a bit of name tag on a person's chest - they give us the facts but little of the soul. The next time you visit nature, try to immerce yourself into your surroundings before placing the black box in front of your vision. Spend more time watching, listening, smelling, and, if appropriate, touching. Feel the rough texture of the tree's bark; close your eyes and listen to the whale's blow, visualizing the cloud of white mist which emerges with each breath; watch the birds gliding effortlessly on the wind's currents; enjo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reatures you are observing as you try to capture it on firm. if you take the time to "Feel" what you are seeing, the images you view later will be more than her an a piece of printed paper or a picture on a screen. your memories will be richer and so too will your life."
是否我们可以安静下来,探索它们家园的同时,唤醒那已经失去本能的感觉,用心看,用心感受,听一听人类之外的声音呢。
Subscribe to:
Posts (Atom)